2015年武汉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2015年,武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面执行《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武政〔2011〕15号)精神,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和文化环境,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武汉市加快推进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以及《关于建设全球研发网络重要节点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九个配套文件,对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作出部署,强调要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实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制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武汉获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我市积极在知识产权领域开展改革探索。武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深入推进,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复核,并开展新一轮示范城市建设。《武汉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于2月1日开始施行,知识产权法制化工作进一步推进。

   调整武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机构。根据市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调整和机构改革变动情况,调整武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并增加各区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成员单位达到44家。

   编制《武汉市知识产权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期间武汉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方面58项激励政策措施,涵盖专利、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标准创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领域。国家专利导航光通信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成果,启动了专利导航基础建设、企业分类培育引进、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关键技术创新引进和专利协同运营等项目。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项目建设、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取得新进展,项目建设主体结构已完工,共有专利审查员近千人,年审查发明专利申请能力达到11万件,业务收入1.5亿元,缴纳各项税费1200多万元,为武汉市百余家企业提供了咨询服务。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园区建设深入开展。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对试点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细化时间节点,落实责任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措施,完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提升区域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各区人民政府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武昌区在湖北大学建立“大学生创业暨专利成果转化沙龙”,出台帮扶大学生创业的十大措施,在13个科技孵化器内建立大学生创业专区,为大学生开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江夏区出台《自主创新专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了对企业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和获得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专利的资助政策。汉阳区推进企业加大R&D的投入力度,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专利创造的成果转化率达到90%,技术交易额达到15亿元。东西湖区积极开展发明专利“扫零工程”。青山区举办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鼓励一批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项目落户,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蔡甸区引入君成汇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和武汉金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企业打通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融资“绿色通道”。新洲区建立阳逻开发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引进武汉光谷科技咨询评估公司等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为创客提供产业咨询、投资对接、知识产权等全方位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硚口区成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服务中心凯德广场工作站。黄陂区积极推进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工作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中期评估。江岸区积极协助配合市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开展辖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洪山区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的专利审查资源优势,完善区企业专利信息数据库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辖区企业专利的网上统计与管理。江汉区建立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要求申报技术交易等项目的单位必须提供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关系的协议,防止知识产权纠纷。

二、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

(一)专利

    优化专利结构。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077件,比上年增长27%,其中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577件,增长27.9%,占全部发明专利申请的比例首次超过50%;高等院校发明专利申请量为5437件,增长29.5%。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6003件,增长55%;有效发明专利为1961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9件;PCT专利申请387件,在同类城市中位居第4。专利申请结构趋于合理,发明专利申请占申请总量的44.85%,实用新型占48.06%,外观设计占7.09%。

    探索知识产权与金融对接。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积极推动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设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心”。

    落实专利奖励制度。全年武汉地区共有15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专利金奖、专利优秀奖和外观设计优秀奖,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对获奖项目分别给予了5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12个项目获湖北省专利奖,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对获奖项目按照与省知识产权局给予奖励金额1:1的比例给予配套奖励。

    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签订知识产权托管工作委托协议,帮助在孵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能力。市经信委推荐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艾立卡电子有限公司东风扬子江汽车(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国家工信部2015年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示范企业,推荐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知识产权工作开展较好的企业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推动专利转化实施工作。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与48家专利技术转化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管理合同,下拨1350万元经费支持企业专利技术项目转化实施。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推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等校院的专利技术向本地企业转化实施。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共有65件专利在武汉实施,转让金额2156.06万元。

(二)商标

     加强品牌建设。市工商局重点选择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服装、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建立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库,确定了50家中国驰名商标、72家湖北省著名商标培育企业和1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培育项目。全年提交10件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申请、4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注册申请,申报121件湖北省著名商标。全年新增7件中国驰名商标,总量达到79件;新增6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达到29件;新增114件湖北省著名商标,总量达到642件。

    商标质押融资取得突破。全市有52件商标通过商标权质押获得贷款,合计金额9700万元。

(三)版权

    积极开展版权登记资助工作。市文化局累计受理版权登记资助申请达3864件,比上年增长74%;审核通过3773件,增长94%;支付资助金额134.6万元,增长57%。

    推进著作权质押融资工作。市文化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制定了《武汉市著作权质押贷款贴息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其应支付著作权质押贷款利息总额的30%或50%的比例予以贴息,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文化科技创意企业运用版权开展质押贷款的积极性,已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提交了质押贷款申报书。武汉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开展著作权质押贷款贴息工作的城市。

    深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进入常态化,通过查缺补漏,硚口、洪山、江夏、青山、江岸等区投入资金1270万元,实现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机关的正版化全覆盖,此项工作通过了湖北省人民政府督查组的检查验收。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全面开展,已进入采购整改安装阶段。

    开展版权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创建工作。 3月,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亿童文教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授予“湖北省版权示范单位”称号;10月,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四)标准

    制定和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市质监局指导、服务武汉大学、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制定《信息技术-面向互操作性的元模型框架》、《传送网元的通用协议中立管理信息模型》等5项国际标准,指导、服务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和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主持制定、修订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32项。指导、帮助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辉创桥梁维护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智城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祥源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国家标准委立项制定国家标准6项。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通过形成标准转化为生产力。

    建立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在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市标准化研究院建成“武汉市标准文献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标准化综合服务。

    组织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市级技术标准。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与市标准研究院联合制定了“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规范”。

(五)其他领域

    农产品地理标志。市农委在保护现有品牌的基础上,发掘新的品牌潜力,推进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申报认定期保护工作。新增黄陂脉地湾萝卜、梁子湖大河蟹两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19件。

    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一)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专利执法。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加大对生产领域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广告传媒、技术贸易、展会等流通领域涉及专利商品和技术的监管,查处假冒专利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加大专利侵权纠纷调处工作力度,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一批被侵权的专利权人获得赔偿,遏制了专利侵权违法行为,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开展专利行政执法检查48次,出动执法人员400多人次,检查涉及专利的商品49000多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违法行为和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16件,结案307件,按期结案率100%。建立专利侵权纠纷快速调解机制,调处专利侵权纠纷的结案时间由法定的4个月缩短为平均两个多月,及时有效地维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应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要求,为该院审理的5起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提供了在行政执法中取得的涉嫌侵权产品等有关证据;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1起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提供了侵权判定专家咨询意见。

    商标执法。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办侵权假冒案件177件,案值880.17万元,罚没金额268.4万元。市工商局对全市422家经营范围中含有“商标代理”、“知识产权代理”的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对155家商标代理机构、82家开展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进行重点监管,特别是对武汉中南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等14家业务量排名靠前的商标代理机构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这些代理机构诚信经营、严格履约、规范收费、合法宣传、公平竞争和优质服务;在东风汽车公司等21家企业设立打假及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权联络站,提供全天候贴身打假维权服务。开展“京山桥米”地理标志专项保护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03人次,执法车辆46台次,排查市场经营者2939户次,发现涉嫌侵权商户6家,现场查封大米2290包,对2起案件进行了立案调查。

    版权执法。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全年共收缴各类非法期刊、图书、报纸16万多册(份),侵权盗版音像制品3万多张,淫秽色情光盘1.7万多张;立案查处涉黄、涉非案件63起,其中作出行政处罚案件8起,涉嫌犯罪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起。

    质量技术监督执法。市质监局对272家企业开展侵权假冒产品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855人次,涉及农资、建材、电线电缆、钢材、电气设备、家具与日用品等多个领域,涉案金额769.69万元,上缴罚没款727.17万元,查处了“武汉新晨防水涂料有限公司生产假冒防水卷材案”、“海瑞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制售假冒电斧牌建筑配电箱案”等一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案件。

    酒类知识产权执法。市酒类专卖局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出动执法人员3442 人次,检查单位11707家,查获假冒酒4642 瓶,案值473 万余元,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345 份,立案处理73 起。

    知识产权仲裁。武汉仲裁委员会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组建“中国·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仲裁中心”,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仲裁员队伍建设,增聘了10名知识产权专家为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全年共受理知识产权仲裁案件73件,比上年增长49%,涉案标的额3333万元,增长45%。

(二)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服务

    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服务中心接收并转交有效知识产权举报投诉57起,办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14起,组织开展专利侵权判定专家咨询4次,开展知识产权志愿者公益服务12次。

    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服务中心、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执法处共同进驻“2015年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第九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第7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第50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开展现场咨询和执法,为参展商及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服务,共立案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0件。

(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武汉海关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系统”,加强风险分析布控,筛选一批侵权假冒风险较高的企业及商品进行重点稽查,全年共形成风险参数3条,布控建议23条,查办知识产权侵权案件8起,查获涉嫌侵权的货物、物品共4104件,价值8.4万元。

    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一)知识产权审判

    案件审理。市、区两级法院全年知识产权案件收案(含旧存558件)3423件,结案2977件,结案率86.97%;其中撤诉411件,调解1097件,调撤率为64.8%;没有质量差错案件;公开宣判率100%;依法公开开庭率100%;归档率100%;公开上网案件 1000余件,上网率100%。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与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侵害音乐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诉前禁令纠纷一案入选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湖北工业大学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奖励、报酬纠纷案,滚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滚石娱乐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朗力(武汉)注塑系统有限公司与天地国际运输代理(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网公布的人民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典型案例。

(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21件40人,批准逮捕17件31人,其中,批捕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6件12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4件9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1件2人,侵犯著作权罪6件8人。市检察院会同公安、监察机关组成联合检查组通过听取情况通报、审查备案、查阅行政执法案件台帐和案卷等方式,重点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检查,查询案件1488件,抽查案件421件,当场解答咨询60余项,提出建议50余条。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在“全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上录入执法信息2600余条,其中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65件243人。

市公安局经侦部门立案侦查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类犯罪案件125起,破案114起,刑拘79人;发起并参与打假集群战役8起,收到公安部经侦局贺电一次。根据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的考评,武汉市公安机关2015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全省排名第一。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成功破获销售假冒“LV”、“BV”、“香奈尔”、“爱马仕”等知名品牌商品、制售假冒武汉电线二厂“飞鹤”牌电线、制售假冒“电斧”牌注册商标的配电柜、制售假冒“卓宝”品牌注册商标防水卷材等一批大要案。

    五、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知识产权宣传普及

    公布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年初,武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14年武汉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2014年武汉市保护知识产权十大案件》。

    重大活动宣传。根据全国统一部署,全市近200家单位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第46届“世界标准日”、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参与面达数万人次。武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60多场(次),包括知识产权相关座谈、研讨等活动10余场(次),现场和在媒体上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宣传10多场(次),组织知识产权“四进”(进园区、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专场活动20多场(次),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知识产权志愿者服务10多场(次)。

    知识产权专题宣传。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在《长江日报》等媒体上开展知识产权系列专题宣传,4月27日在《长江日报》推出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专版,介绍《武汉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公布《2014年武汉市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件》和《2014年武汉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宣传武汉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服务中心职能与热线电话。市工商局与人民网湖北频道联合举办2015年武汉品牌微故事大赛,传播企业价值观和文化内涵。市工商局组织武汉市24家地理标志和重点食品企业参加“湖北省地理标志特产评比活动暨湖北首届乡味食材节”,大力推介武汉市的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的产品;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等行政指导文书29934份。市质监局结合纪念第46届“世界标准日”,以“标准: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为主题,在《长江日报》上推出专版。

    知识产权学术交流。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以“专利联盟与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光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来自中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专家、学者、律师及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就国内外知识产权实务中的问题及考量、专利联盟利弊评析及产业对策、智能制造产业专利态势发布等专题开展交流,各界代表400多人参加会议。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与北京大成(武汉)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反垄断视野下的知识产权”学术研讨会,来自企业、律师事务所、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界专家、知名律师,围绕反垄断法最新发展及实务开展学术交流。市质监局举办了以“标准与科技创新”、“ 标准与工业4.0”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

    知识产权服务进园区。市司法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武汉仲裁委员会、武汉律师协会、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洪山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举办了“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走进洪山文化产业园”活动,专业律师与创业者、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社会反响良好。

    (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2015年度“黄鹤英才(专项)计划”的通知》,遴选出245名本地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其中5名知识产权人才拟入选“黄鹤英才(科技计划)”,并于12月底进行了公示。

    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强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人才、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组织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创新思维与战略管理”专题讲座等活动;举办了“2015年湖北省暨武汉市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知名知识产权专业机构专家授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共计30多次,参加人数3000多人次。

    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市教育局成立知识产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规范的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管理网络,指导各区教育局及各知识产权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开展相关活动。依托物理、化学、科技、劳技和综合实践等课程,开展学生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全年中小学生专利申请量达数千件,武汉市吴家山中学、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武汉市第六中学、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汉阳区西大街小学等学校的学生年专利申请量均在百件以上。启动新一轮武汉市中小学知识产权素质教育校外辅导员工作,华中科技大学的50名研究生作为校外辅导员深入各试点学校开展知识产权素质教育校外辅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