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概况


周 玲  刘 华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

文章来源:《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年第12期。

 

一、创造性的教育模式1——强化全民知识产权意识

(一)IGNITE——学生创新思想年度国家竞赛2

    由印度中央中等教育委员会(CBSE)和国家创新基金(NIF)联合举办的IGNITE 竞赛是利用在校学生的创造力及创新精神所开展的一项国家级竞赛,主要针对 12 年级及以下的学生进行,且不限任何背景。迄今 IGNITE 竞赛已经举行多次,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获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IGNITE 在赛前通过电子邮件和邮递的方式接收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创新发明,这些发明及想法涉及不同领域,如交通,能源,环境等,还有的是关于普通日用品如何利用,甚至是对社会问题的讨论。这些提交物由学校上报到国家创新基金或者学生自己上报,基金会将授予这些学生嘉奖证书。每个学生侦察发现的发明及传统知识都将被逐一记录,并标明该学生为此项发明或传统知识的“侦察员”。

    获奖名单定在每年 10 月 15 日宣布,国家创新基金将这一天设为儿童创造创新日。关于获奖的发明及知识,NIF 将财政支持所有具备实用价值的好想法和创新发明,并进行指导。在知识产权方面,告知学生进行专利申请。如果该思想或发明有幸吸引了某些企业家,则可考虑对其进行财政支持。

    总之,IGNITE 希望通过提高少年儿童的原创性、创造力及创新精神,在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时,可以为把印度创造得更富想象力、包容性和创新性做出贡献,同时也希望通过该活动提高各社会群体对社会问题的敏锐度。

 

(二)Agastya教学模式3

    1998 年,作为银行家的 Ramji 创建了青少年教育组织Agastya,并开发了一种叫Mobile Labs的可移动实验室,即将科学设备器材装在车上,流动于印度的乡村地区,普及偏远贫困区域少年儿童的科学知识,带给他们一些亲身实践的机会,培养动手能力,以此来激发好奇心与创造力,这也是该组织致力于推广的“实践型教育”。目前已经有近50个移动实验室,得到了印度各州20 多个科学中心的支持,该项目由国内教育工作者甚至是科学家担任志愿者,并帮助设计多达百种适合青少年实践的科学小实验,充实移动实验室的教学内容。

    十几年来,该教育模式惠及了300万印度农村的少年儿童和12万名教师接触到移动实验室。为了不断扩大这种模式,Agastya还从孩子们中挑选了5000多名精英,重点培养为青年辅导员,然后,由孩子来教孩子,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同时,也锻炼了这些青年辅导员们的领导力才能。接受过Agastya教学的一些孩子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在印度全国性的科技比赛中获奖。随着 Agastya 教学模式的逐步扩大,吸引了政府方面的关注。印度国家知识委员会与各州政府商讨复制此模式到更多地区的方案。目前,Agastya 有 60%的资金来源于社会投入、40% 来自政府支撑,项目获得了与社会投资人之间长达 10 年的合作备忘录,以及与多个州政府间5年期的合作协议。

 

(三)培养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

1.面向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

    印度德里工学院(IIT) 是印度6所优秀的教学、研究和开发中心之一 , 在印度宣布新工业政策不久,针对社会的需求于 1992 年率先设立了专利课堂,1993 年设立了专利与版权课堂 , 1994 年开设了知识产权管理与实践课堂, 1995 年为IT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知识产权课堂 , 包括为本科生开设一门 2 学分的知识产权专门课程,一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 3 学分的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目前,大多数印度理工学院都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基地。

    1996 年 4 月开始,政府选择在一些大学设立多学科的知识产权学习班,以多种形式有效地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印度大学国家法律学院除招收 5 年制的知识产权本科生和 2 年制的硕士生外,还根据需要推出了一些革新项目:一是推出 1 学分的课程,即聘请知名的客座教授在 15 课时中讲授一门特别的 1 学分课程,如“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等 , 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二是推出就知识产权某些领域的全程选修讲座,如“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等 , 受到学生好评 ;三是开通知识产权法律资源网站,免费向公众开放 ;四是推出介绍知识产权法基本内容课程,这些革新项目受到学生的欢迎。

    2006 年 7 月 24 日,印度建立了首个知识产权法学院,附属于印度科技大学。法学院设有的课程既包括三年全日制的知识产权法学士课程和一年半走读制研究生课程,还包括六年制技术学士(B.Tech)和法学学士(LL.B)连读双学位课程。知识产权法学院的所有经费均由联邦政府拨付,政府高度重视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4

2.面向贫困人群的知识产权教育

    印度大学还非常重视以解决穷人面临的技术问题为创新导向5。虽然除印度理工学院之外,其他大学很少做研发工作,但是这些大学拥有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专业博士,因此,印度有相当可观的知识资本可以用于解决穷人面临的技术问题。为此,一些印度大学逐步出台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政策,如印度理工学院卡拉格普尔分校和卡耐基 - 梅隆大学都分别推出了其知识产权政策,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原则及相关收益分配方案、激励机制等。目前来看,以上大学在解决穷人面临的技术问题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计划和项目。其一,n-Logue 网站。它产生于钦奈的印度理工学院,是一家服务于印度农村地区的网络服务提供商 , 旨在满足信息服务水平较低的小城镇和农村的网络、语音服务需求。其二,印度理工学院卡拉格普尔分校的Baluchari电脑辅助设计计划。Baluchari是一种孟加拉邦设计风格的纱丽服,以前只有富人才穿这种衣服,因为手摇纺织机平均需要 6 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设计。电脑辅助设计的改良方法用提花纺织机取代了手摇纺织机,从而简化了设计和生产过程,也大幅度降低了产品成本。

 

(四)知识产权职业教育

    为提高政府知识产权执法人员、科研和学术机构以及社会各相关利益方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印度会定期组织不同层次的知识产权研讨会、论坛和各种培训活动。

    首先,为了提高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印度工商部于 2002 年 8 月在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设立了知识产权培训学院(IPTI),它是印度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培训中心。IPTI 的主要任务是为包括审查员和社会公众在内的不同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培训和教育,促进其更好地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其次,印度专利局会定期举办各种讲座,由技术官员讲授专利申请程序、专利授予、维持、保护的相关知识6。最后,印度还特别注重对政府执法官员提供知识产权培训和进行普法宣传。例如,位于印度安得拉邦海德拉巴的国家警察学院定期对警察和海关官员提供知识产权法方面的课程培训。在培训讲解的过程中,印度政府通过编写《知识产权法手册》,加强普法宣传。同时,印度还将《知识产权法手册》等资料免费分发至中央政府、各邦政府和各级警察局的官员手中,并在各种知识产权研讨会和论坛上发放。7

    类似培训和教育活动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如 2004年印度专利局从社会择优录取了 63 名专利审查官,并送往国家知识产权学院进行上岗前培训。2003 ~ 2004年,这样的培训项目在知识产权学院就完成了 22 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普法活动的质量和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的有序性。

 

二、草根创新挖掘行动——推进社会包容性创新体系的建立8

    印度科技部(DST)于 2000 年 2 月 28 日设立了国家创新基金(National Innovation Foundation,简称NIF)。主要目标是为搜集、培养、维持大规模的草根阶层绿色创新提供运行上的支持,并帮助他们过渡到自立活动的状态。

    NIF 发起的对基层创新和传统知识进行侦察和文档记载的挖掘活动,它聘请侦察员走访各地基层群体,通过询问记载及跟踪调查了解农民的创新活动和他们持有的优秀传统知识状况。在分享基层知识之前,侦察员必须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告知其相关权利,为此,NIF设立了征求提供者意见的事先通知书(PIC)制度,由知识提供者自行决定是否同意做出某项决定。自2001年开始,NIF每年要组织一次颁奖典礼,对搜集来的相关创新发明及传统知识给予奖励,目前已为全国范围内的数百项优秀发明及传统知识授予了奖项。通过基层走访,侦察员将知识产权知识普及到了各个村落,基层创新者也逐渐意识到相关权利,并积极寻求自身创新及优秀文化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全民创新热潮。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搜集规模,NIF 分别与蜜蜂网络(Honeybee Network)、草根创新增值网络(GIAN)、可持续技术机制研究社(SRISTI)合作,这些组织始终致力于发掘草根阶层(如农民、工匠、妇女等等)的创新发明活动,并逐步形成了一条印度民间创新价值链。

    蜜蜂网络是将志趣相投者,包括创新者、农民、学者、院士、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企业家和非政府组织(NGO)融合在一起并致力于发现、奖励基层创新和传统知识的大型网站,由学者安尼尔 • 古达创建于 1987 年。该网站目前受到印度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正逐步扩大,通过宣传推广已有七十五个国家创建了自己的蜜蜂网站。网站从知识持有者手中搜集知识时,除非持有者自身反对,必须公开其姓名及相关权利,维护其知识产权利益,且必须说明有关知识的来源。任何来自传统知识及发明创新的附加价值,都必须对知识持有者进行公平合理地分配。上述规则已经成为网络运行的指导性原则。

    近 20 年来,蜜蜂网络已经收集了来自草根农民的几十万个创新案例,并且建立了一个创新数据库(Honeybee database),有来自400多个地区的5000多项创新和传统知识实践,9让公众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想要的创新技术。而农民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网络找到潜在的投资者,让自己的发明得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NIF 为该网站创办了一份新闻刊物《蜜蜂》,作为网站的思想喉舌。考虑到用英文来刊载和传播地方传统知识及发明将疏远与地区间的联系,目前《蜜蜂》除了刊发英语版本外,还增加了七种印度语言版本(北印度语、泰米尔语、古吉拉特语、卡纳达语、泰卢固语、马拉雅拉姆语、奥里亚语),地区语言的应用帮助找到了数以千计的基层知识持有者。为识别传统知识的真正来源,《蜜蜂》在征得知识持有人的同意后会用区域语言为该知识编写故事。10当然,在分享知识前,NIF必须说明此行为的好处,也必须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说明其坏处。之后,知识提供者可自行决定对各种选择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在“蜜蜂网络”搜寻的数据越来越丰富的情形下,安尼尔 • 古达于 1993 年建立了一个慈善机构——可持续技术机制研究社(SRISTI),1997 年该研究社建立了孵化器——“草根创新增值网络”(GIAN)。目的是联合创新者、投资者和企业家,使整个社区都能受益。它提供小额资金,支持原创产品开发,使创新者与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联系更加密切,它还致力于发现对基层创新者的产品及技术授权感兴趣的企业。GIAN在艾哈迈达巴德的国家设计院建立了基层创新设计工作室(GRIDS),它是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DSIR)认可的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发机构。根据事先告知同意的原则,GIAN 为创新产品提供商业化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帮助,逐步构成了“创新 - 投资 - 企业”的金三角,为民间创新和优秀传统知识提供了一条价值增值链,而且也将创新理念及传统知识的保护理念逐步输入到基层领域。

    作为专利大户的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CSIR),是印度官方科研机构,在提高基层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CSIR甚至在印度创造了某种“专利时尚”,如农民要求对大型蔬菜授予专利的呼声一度强烈,尽管他们对专利的理解范围很有限,但这确实反映出其专利意识的提高。另外,自 1995 年开始,专利促进中心(PFC)已经在印度本土举办了超过 300 个知识产权学术研讨会,在新德里当地设置了大量的咨询中心和一个促进中心,与CSIR共同帮助发明人准备印度和国外专利申请资料。11

 

三、有效的宣传和基金扶持工作——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认同感

(一)印度小产业发展组织(SIDO)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印度小产业发展组织(SIDO)是印度的全国性中小型企业发展机构,是印度政府小型产业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门,成立于 1954 年,为全国各地小型产业提供创业、研发、咨询等方面的服务。20世纪90年代后期,SIDO 决定将教育和帮助该国中小型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作为重点工作。2000 年,SIDO 设立了知识产权小组,主要任务是在中小型企业中传播知识产权信息,使之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产权在商业战略和市场中的重要性。

    为此,知识产权小组所采取的第一个举措是自2001 年开始为中小型企业举办为期一天的知识产权入门讲习班,讲习班必须以小企业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讲述知识产权。为了策划和落实这些讲习班,SIDO还开展了大量联系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既向企业宣传了知识产权知识,提高了它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还收集和记录了不少印度中小型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成功事例,并编写入最新的培训材料。

    讲习班不仅帮助 SIDO 与其他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政府机构及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合作,还启发了很多邦政府和其他机构设立了类似的项目。例如,北部的哈里亚纳邦举办类似讲习班、设立专利促进小组的计划,以帮助企业家获得知识产权保护。从 2001 年起,印度各地共举办了 25 个此类讲习班,覆盖了该国 28个邦中的 20 个邦和 7 个直辖区。每次讲习班都在不同的城市举行,都是一次不同的体验。

 

(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建立

    在印度小产业发展银行的帮助下,国家创新基金(NIF)建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于 2003 年 10 月批准设立,次年 1 月投入使用。它专为中小企业的发明和传统知识提供资金支持,其他任何风险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的相关活动则无法享受此等优惠支持。

    NIF 从印度小产业发展银行获取了 4 亿卢比的资金作为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所支持的创新发明应当具有市场潜力,它们的预期收益往往先用来支持那些有意投资自身的企业家及公司。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并非无偿赠与,而是给予贷款。这有助于扩充企业风险资本,避免金融机构对投资风险过高担心而限制投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运用提高了民间创新组织及个人的创新能力,为发明和优秀传统知识的价值增值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从印度近二十年的相关经验来看,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最佳路径莫过于构建营造一个不同阶层民众均有机会参与的创新机制,印度自下而上的知识产权意识普及行动和活跃的民间组织项目给我们的启发是:政府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需要寻求各种深入基层的路径,需要联合优秀民间组织来共同实现。

 

注释:

1陈美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载《知识产权》2006年第1期,第5页。

2资料来源:印度国家创新基金网:http://www.nif.org.in/.

3<Agastya Runs the Largest Hands-On Science Program in the World>,from:Agastya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http://www.agastya.org/.

4印度设立首个知识产权法学院[EB/OL],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www.sfm.org.cn/international/3098.shtml. 最后访问日期:2013年5月7日。

5马克•杜茨:释放印度的创新潜力[M],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页。

6世贸大学:印度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调研[EB/OL],http://class.wtojob.com/class231_10334_6.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年4月17日。

7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度知识产权制度与相关管理机构概况[EB/OL],http://www.sipo.gov.cn/sipo2008/dtxx/

gw/2006/200804/t20080401_353284.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年5月3日。

8资料来源:印度国家创新基金网http://www.nif.org.in/。

9马克•杜茨主编:释放印度的创新潜力[M],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10蜜蜂网络:http://www.sristi.org/hbnew/。

11 Bruce Abramson:《India’s Journey Toward an Effective Patent System》,The World Bank South Asia Region Finance and Private Sector Development Unit August 2007。